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
二维码
分享

【时令养生】寒露养生

时间:2023/10/08浏览: 152 次

        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寒露,是深秋的节令,干支历戌月的起始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。进入寒露,时有冷空气南下,昼夜温差较大,并且秋燥明显。大家要爱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,从多方面养生护理。

 

饮食养生

        天凉后,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,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,对养阴不利。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,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,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因此,饮食上,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、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,如豆制品、菌类、芝麻、核桃、沙参、蜂蜜、海带、紫菜等。要少吃辛辣刺激、肥甘厚腻、熏烤等生火、生痰、生燥、伤阴的食品。

        寒露也是吃大闸蟹的最好时节,其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较高。清蒸大闸蟹最原汁原味,营养价值也最高,具有清热散结、滋阴通络、补益肝肾、强壮筋骨等功效。但蟹味咸性寒,脾胃虚寒者不可大量食用,还要多搭配黄酒、姜汁等以中和其寒性。另外女性经期以及素有寒性痛经者慎食。

起居养生

        古语有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的说法,意思是寒露后,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,“秋冻”的日子已经结束,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,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。此时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,中老年人还要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,改善循环、驱散寒邪、消除疲劳。此外,腰部有膀胱经、督脉、带脉等,腹部有脾胃经、肝肾经穿过,任督冲三脉也起于腹腔内,腰腹部受凉不仅会引起局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,出现腰腹部酸胀冰冷的症状,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,因此寒露时节腰腹部也一定要避免受凉。

调节情绪

        寒露后,昼渐短,夜渐长,日照减少,另外深秋季节,草木槁枯,寒风萧瑟,人们容易情绪低落,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。中医认为,易发怒、脾气暴躁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,对养阴不利。因而此时当潜藏情志,若出现紧张、激动、抑郁时需要及时调整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可约三五好友及时倾诉,或踏足郊外、登高望远、开阔视野、放飞心情,还可以多穿红、橙、黄等颜色艳丽的衣服,多晒太阳,让暖色和阳光带来活力和希望,驱散秋悲。

艾灸调理

        寒露时热与冷交替,阳与阴转换,自然界气机动荡,人体随之发生变化,为了更好地抵御外邪入侵,寒露时节可进行节气灸来调节身体免疫力,提高身体素质。

         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,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,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。

        涌泉穴,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,具有引火下行、安神助眠之效。双足处于人体最低位置,阳气相对偏少,最不耐寒冷,秋冬季节寒邪容易从此处侵犯人体造成外感。刺激足底的涌泉穴,可以把人体上部的阳气下引,温暖双足,抵御寒邪的入侵;同时也可刺激肾经水气上行,抑制过旺的心火而治疗失眠。

        太溪穴是足少阴原穴。其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艾灸此穴具有滋阴生津的作用。对于咽干口燥、喉咙肿痛、手脚冰凉等具有较好的疗效。

供稿:治未病科  陈宏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