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
二维码
分享

【时令养生】节气养生—雨水养生

时间:2024/02/19浏览: 47 次

      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。雨水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到来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雨水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春季真正到来了,表现为一是天气回暖,二是雨渐多了。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雨水分为三候:“一候獭祭鱼;二候鸿雁来;三候草木萌动。”

      雨水虽然在立春之后,但是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,此时仍处于冬季,尚未出九,还在“七九”当中。民间有“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”的说法,也就是说,雨水节气虽然依旧寒冷,但此时冰雪消融,天气转暖,大地生机萌动,人们离春季越来越近了。

      雨水是从冬季向春季过渡的一个节气,同时具备冬季和春季的特点。因此雨水节气的养生保健,也要兼顾冬季和春季的特点。

1.注意“春捂”,固护阳气

      这个时候寒冷的特点是“冻人不冻物”,江河的冰雪开始融化,放在室外的东西不容易上冻了。但平均气温较低,清晨出门仍然会感到寒气袭人,因此保暖防寒仍然是养生防病的第一要务。

      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在早春的雨水节气里更要注意“春捂”。捂的要点主要是捂脚、捂腹、捂头。

捂脚:寒从脚下起,穿厚一点的鞋子或晚脱几天秋裤,或者下半身多穿两件衣服更能驱除寒邪,保护阳气。

捂腹:是指胃脘不要受寒,可以穿一件马甲,特别是脾胃气虚、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注意腹部保暖,否则很容易发生腹泻。小腹受凉后可以在下腹部贴一贴暖脐膏、喝点姜水,或敷上“热宝宝”来驱除寒气。

捂头: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雨水节气,寒气未消而春气初萌,春寒料峭,此时外出最好戴帽子或者围巾,尤其是老年人,更要注意头部保暖,避免寒邪直入,损伤阳气。

      另外“春捂”也可以引申到饮食上,避免摄入寒凉的食物,比如西瓜、生梨等寒性水果以及冷水、冷饮,更不要随便使用寒凉的中药。

2.调摄情绪,自洽自怡

      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喜怒不节则伤脏”。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。春季五行属木,内应于肝脏。立春以后,阳气渐起,在外则草木萌动,在内则肝气渐旺,此时人们容易情绪波动,有的人甚至经常烦躁易怒。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病人的病情,更容易起伏。

      雨水时节天气的变化不定也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及至心神不安,影响人的身心健康,对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哮喘患者较为不利。

      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,珍惜从冬到春、从寒冷到温暖的大好春光,不以外物变化而影响自己的情绪,保持情绪的稳定。力争做到恬静愉悦,心胸开阔,避免大怒。

3.适量运动,升阳益气

      从中医的角度看,阳气为生命之本,阳气升发,生命力自然就旺盛。而任何体育运动都需要全身上下、内外的参与,才能抒发阳气、打通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以推动新陈代谢、滋养五脏六腑、愉悦身心,从而到达内外兼顾、身心兼顾的效果。雨水是早春节气,北方仍然较为寒冷,因此宜进行适量轻缓的运动,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,可以选择散步、打太极拳、慢跑等较轻松的运动。

4.养生保健

      睡前摩腹:可助消化、调理脾胃、养护阳气。

      具体方法:仰卧床上,以肚脐为中心,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。

      泡脚:俗语说:“春天泡脚,升阳固脱;夏天泡脚,暑湿可祛;秋天泡脚,肺润肠濡;冬天泡脚,丹田温灼。”在春天泡脚,可使皮肤腠理疏通,毛孔开放,热气自足部而入向上,帮助人体适应春季“升发”之性;还可消除疲劳,放松和解除压力,帮助睡眠,缓解腰腿四肢关节疼痛等。

供稿:治未病科  宗静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