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
二维码
分享

【时令养生】春分养生

时间:2024/03/20浏览: 23 次

春分雨脚落声微,

柳岸斜风带客归。

时令北方偏向晚,

可知早有绿腰肥。

      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春分的“分”表示“平分”的意思,春分不仅平分了春季,而且还平分了昼夜、寒暑。全球各地在这天昼夜几乎等长,各为12小时。春分,也是一年里最“中正”的节气,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,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。春分养生,重在养肝,因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对应。除了应遵从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的大原则外,还应注意保持脏腑的阴阳平衡状态。‍

 

一、春分节气·饮食养生

      春天养生,重在养肝,宜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,如豆豉、葱、姜、韭菜、香菜、花生、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;还要少酸多甘,多食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,如大枣、百合、梨、桂圆、银耳、萝卜等。孔子曰:“不时,不食”,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,才能得天地之精气,故宜多吃时令菜来养生。

 

二、春分节气·运动养生

      春分时节,万物生长茂盛,机体的功能也开始增强。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,要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勃勃上升的阳气,如踏青、散步、做操、打球、打太极拳、放风筝等。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,促进吐故纳新,强身健体;在清新空气中运动,还有利于肝气疏泄,达到养肝护肝的作用。

 

三、春分节气·情志养生

     春分养生,要养护好肝脏。春分时节,阳光明媚,莺飞草长,桃红梨白,百花盛放,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,因肝喜条达,多接触大自然,多听舒缓乐曲,少去嘈杂场所,以保持轻松愉快,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,便能令人精神愉悦,心情开朗。

 

四、春分节气·起居养生

    《皇帝内径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。”规律的调整睡眠,保持“晚睡早起”的生活习惯是有益的。早起不应过早,一般建议在鸡鸣时起床,即大约早上5点左右。为了缓解春困,可以在中午进行适当的午休,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,可使人精神放松,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工作。

 

五、春分养生之春捂

  1. 捂头颈——上身全暖和。捂头颈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,如头痛、头晕、颈肩胀痛或感冒、气管炎等。
  2. 捂手腕——心脏舒服。手腕上的神门穴属心经,中医理论认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、停留。如果。所以神门穴保暖就可以使我们元气循环顺畅,心脏更健康。
  3. 捂腰腹——下肢不麻木。人体阳气以肾为本,肾居于腰腹部,一旦有风寒从腰腹部侵入人体,肾中阳气被困,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,容易出现下肢麻木,疼痛、腰膝酸软等问题。
  4. 捂小腿——更重要。《老老恒言》指出“春冻未泮,下体宁过于暖,上体无妨略减”,认为要捂下半身,因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,小腿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,对人体非常重要,因为一定要注意小腿保暖。

 

六、其他养生保健

1、勤梳头

    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头部是人体各阳经汇集之处,按摩头部腧穴有利于阳气生发。

具体做法:五指微微张开,由前向后至颈部梳理,重要穴位可按摩。如常用的保健大穴“百会穴”,位于头顶正中线,两耳尖连线的中点,按摩此穴可调节全身诸阳气、温经通络。另外《养生论》记载:“春三月,每朝梳头一二百下”,持续一段时间,可起到通经络、调气血,通达阳气的作用。

2、多泡脚

     每晚睡前用温度适宜的热水泡脚,可以疏通经络、缓解疲劳。泡脚时可加一小撮盐,有利于行气血、通经脉,祛风除湿,尤其适用于湿偏重之人。

     每次泡脚时间控制在15~20分钟,泡完脚后可配合按摩足底的涌泉穴。涌泉穴位于足底部,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足底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处。按摩此穴能达到交通心肾、安心神的效果。

3、做艾灸

     艾灸的主要穴位有:大椎、命门、脾俞、关元、中脘等。大椎穴是诸阳之会,灸之有助于春天人体阳气生发。命门穴内连脊骨,灸之可对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、激发和推动作用。艾灸脾俞可健脾袪湿,能裹血、温五脏。关元穴是人体脾经、肾经、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,持续温灸可使腹内寒气消散,小肠吸收功能增加,既补气又补血。中脘穴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,灸之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。

 

      供稿人:治未病科     杨秋莲